是时候打起精神应对高温了(2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铠甲,让我们可以更加坚强地面对很多灾难,高温却是无孔不入的。今年,在因高温而死亡的人员名单上,我们看到南充的一位
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铠甲,让我们可以更加坚强地面对很多灾难,高温却是无孔不入的。今年,在因高温而死亡的人员名单上,我们看到南充的一位干农活的老人,西安的一位建筑工人,开封洗碗厂车间的一位女工……
这是一个开始。定位准确才能精准预警,面对高温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准确的预报系统。这种准确是指数值的精度——这些年我们的高温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,但仍存在高温监测精密度不够、极端或持续性高温事件预见期较短等问题;也是指向公众传达无误——对于很多人来说,气象部门公布的温度和体感温度有差异,这个差距也应该弥补。
已经很难统计,这到底是第几个“史上最热的夏天”。我们只是一遍又一遍震惊于逼近极限的温度,谈论着被太阳烤出来的稀奇景观。面对高温,熬,就是我们的回应。熬过这一年,再准备看下一年奇景再现。
今年夏天,湖北气象局开始发布体感温度预报,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也于6月16日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——我们也在尝试用更直观的方法向公众传递天气信息,但如何能让这种传递更有效,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路。
很多习惯了空调房的人,观看太阳下种种光怪陆离的碎片信息,就以为了解高温。必须重申的是,高温是一种气象灾害。它在全球造成的人员死亡比洪水、龙卷风、强风暴加到一起还要多。只是不同于狂风洪水,高温并不是伴着肉眼可见的震撼而来,而是在慢慢的炙烤中给我们带来伤害。因此,我们才可以在对摧枯拉朽的洪水感到恐惧的同时,用“井盖上煎鸡蛋”等伎俩去调戏热浪。
2021年8月,中国气象局印发《高温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(2021-2025年)》。方案提出要建立精细化网格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监测业务,将全球高温实况产品分辨率提高至5公里,中国区域提高至1公里。
文章来源:《江苏建筑》 网址: http://www.jiangsujianzhu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0/383.html